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殺人的氣泡 -- 減壓症,機轉與治療


    近年來,休閒潛水變得更加風行,很多人以這種更具臨場感的方式,認識海洋世界。

潛水員對海豹指指點點




    人類能夠突破閉氣的限制,長時間的在水下活動,目前最流行的作法當然就是水肺潛水(Scuba diving)。Scuba diving是"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diving的簡稱,意思就是潛水員背在身上的各種裝備,尤其強調的是水下呼吸的器具。相對於水肺潛水的,當然就是像小海女一樣,不背水肺閉氣下潛的自由潛水。

2013年日本最火紅的晨間劇之一 -- 小海女。
   
      講了這麼多,到底今天的聳動標題「死亡氣泡」!是在講甚麼呢?  

    當然就是潛水員一定要小心避免的「減壓病」,或稱為「潛水夫病」囉。

    要知道,水肺潛水,其實是把人逐漸變成一罐汽水的過程。


原理說明

不會吧,汽水?我才不是汽水。

    老師你騙人吧?人怎麼會變成汽水呢?那我考考你,汽水是怎麼做成的呢?

    當然是把壓縮氣體(在這裡是二氧化碳)加入甜甜的液體裡囉!

    這就對啦。我們現在請出在醫學教育領域,幫助許許多多老師及學員的 -- 小畫家,來為我們說明在水底下發生了甚麼事。
    


    誠如企鵝所說,從氣瓶裡跑出來的氣體,在水底下一樣也縮小了。這是國中教過的波以耳定律搞的鬼!

是我喔。
(圖片來源:wikipedia)





P V = n R T
 波以耳定律




    


    所以當我們從氣瓶裡頭吸氣的時候,原本應該要吸到一大氣壓的氣體,可是隨著潛水深度的增加,我們吸到的氣體一樣充滿你的肺部(體積不變),但是壓力卻變成兩或三大氣壓了。事實上,這個氣體的份量已經變成兩或三倍,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這時候,你就像是一罐汽水一樣,氣瓶不斷幫你把壓縮空氣送進身體裡。

    所以,當人逐漸浮上水面的時候,身體裡面的氣泡會怎麼樣呢?

    當然就是逐漸變大囉!


    哇,那這樣要怎麼辦?豈不是所有人潛水完畢之後都要爆炸了嗎?

    當然不是的,你忘記你有鼻子嘴巴了嗎?你必須在時間內把這些膨脹的氣體吐出來。

    那麼既然可以吐氣,潛水夫病(diver's disease)或說減壓病(decompression illness)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浮上水面的時候閉氣。
  2.  上浮的速度太快了。
減壓症會發生的症狀,都是肇因於這些變大的氣泡喔

臨床症狀


    那麼當減壓病發生的時候,人又會發生些甚麼不舒服呢?

    當這些氣泡還沒來得及跑到肺泡,就突然在體內變大的時候,就要看這些氣泡卡在哪裡囉。如果在血管裡,就會變成血管的氣體栓塞。如果跑到關節、皮下、鼻黏膜等處,常發生的就是關節疼痛、皮膚紅疹、流鼻血等。

    其中最嚴重的,當然就是大量在腦部形成氣體栓塞的時候。這可能會導致癲癇、腦部缺血,當然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人體的肺部原本就負責裝填空氣。如果這裏面的氣體突然膨脹,當然就可能造成氣胸、皮下氣腫等等情況。

    這些臨床變化,可能急性發生,也可能逐漸累積,以慢性疾病來表現。其中一種慢性變化叫做無菌性股骨頭壞死。

皮下氣腫

 治療


    看起來太恐怖了,那要怎麼拯救這些人呢?

    減壓症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勝於治療。跟隨潛水教練的指示,在規定的時間上浮,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安全停留」,就是在三到六公尺左右的深度,作數分鐘的停留,將大多數的氣體排出。

    對於已經發生症狀的患者,大多數的輕微症狀,只能等症狀消退。但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就可以使用高壓氧艙。利用高壓氧艙,重新將患者周遭的大氣加壓,這樣體內的氣體也會隨之變小。病患重新穩定、安全之後,再逐漸減低艙內壓力。

 
這是彰濱秀傳醫院的高壓氧艙

    說真的,這麼可怕,為什麼還是要去潛水呢?

    事實上,經過認證的機構合法考到潛水執照,並且好好遵照規範潛水,潛水仍然是非常安全的活動。而且在眼前出現的水下世界,真的是許多人類並不熟悉的另一個世界!在這裡介紹一位潛水界的偉大攝影師:David Doubilet連結請點),人稱潛水界的Bresson。


Finding Nemo!!



    感謝大家的收看,希望大家都能多注重自己的健康,潛水員們記得慢慢上浮,別吃魚翅,少用點塑膠製品,關心一下海洋的健康。


    因為海洋健康,人類才會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