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幾篇報導刊出,鹿港鎮鹿東國小的學生們,今年挑戰雪山攻頂成功。報導其中一段文字特別引人注目:「高山症發作,吐了廿多次,在老師、同學鼓勵下仍堅持不放棄,當她登頂時所有人為她鼓掌。」
這樣的症狀雖然描述不多,但如果學生同時有頭痛症狀,是符合急性高山症發作沒有錯。
我們來看看目前高海拔醫學共識下,認為應該緊急下撤的情況:
(摘自高海拔醫學教學檔案)
(根據"The Lake Louise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ltitude Illness" in Sutton JR, Coates G, Houston CS (Eds), Hypoxia and Mountain Medicine. Queen City Printers, Burlington, Vermont, 1992.) |
然而以報導內容來看,該位女童理論上符合第一項或第二項,也就是持續的症狀。這我想也是造成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為何這位女童仍然被一起帶上山攻頂的理由。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平衡報導,包括教師和家長親上火線的報導(東森)之中提到,也有兩位學員身體不適,也沒有勉強攻頂,後送下山了。這一點可以看出團隊並不會強求要「所有人登頂」、「使命必達」。除此之外,相關評論的一個回應中提到:
倘若事實是這一個版本,則我們就必須為鹿東國小說說話,也許符合急症下撤標準的,都有接受後送。
此外,急性高山症的發生率約36%,很多人一上到高海拔就發生高山反應。但不代表一發生高山症就要馬上下山,而是要充分休息,適當治療。如果適應了高海拔,很多人還是能繼續從事山岳活動喔!當然,如果狀況嚴重,符合下撤的標準,大家也一定要遵照指示,下次再試試看吧!
我想很多醫界同道重話表達的目的,是不希望有任何性命的犧牲。並不是只是「想紅」,或是太過保護兒童。
=====
給今年要參加醫療團的秀傳同仁(尤其是初次參加),以及計畫登高山的朋友:
1. 有運動習慣,但缺少負重長途爬坡經驗的朋友,可以先從郊山步道練習負重。第二階段,進階到合歡山等(例如北峰)距離較短,但有一定海拔的區域練習,並且注意自己是否有發生高山反應。
2. 醫療團同仁複習一下三種高山疾病的症狀與病癥,記得在行程中注意山友們是否有出現這些情況,最重要的當然是是否有HAPE及HACE!
3. 也有同仁問我:「我第一次參加醫療團,如果真的有山友發生高山反應,我能做甚麼?」請看以下:
祝大家都能安全的體會山岳之美!
May, 2010 at Iruya, Argentina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