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商業機密!如何「看一眼就知道是癌」?

    這次就來告訴大家,我畢生功力的精華!解答「哪顆腫瘤像是癌」的秘密。

    針對這個問題,世界各國的專家年年開會,發展出來長篇大論的治療指引,就像是少林寺的經書一樣!


    在非常好的醫學中心苦修的時候,師父要我在下山行俠仗義之前,一定要把這些神功的內容融會貫通!不然師父總是天天考我們「是這樣做嗎?Guideline怎麼寫的?你背出來聽聽!」
   
    在後來的執業生涯中,可說是每一天都不停的用到這些功夫,也要每天說給患者和家屬聽。

    因為每次都會重畫一張手稿來說明,於是貼心的個案管理師們有時會幫我把手稿留下來:

    就這樣每天說呀說的... 經過多年的修改與濃縮,我終於把這些內容,千錘百鍊的壓縮成三句話!
   
    我的肺結節三大法則:

   1. 大小

   2. 變化

   3. 特徵(及危險因子) 

    這都是從專家的建議,經過簡化,是我認為最適合向患者以及家屬說明的版本。想當然的,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細節囉。

    以下就讓我大致說明一下三個法則的內涵:

    第一、大小:指的當然就是肺結節本身的大小。目前各國專家齊聚一堂,在2016年公布給全世界的關鍵數字,超過這個大小,是癌症的機會高出很多!

    目前這個數字是:「0.8 ~ 1 公分」(2016年)

    (精確一點來說,如果是毛玻璃樣病變,關鍵數字是1公分;實心結節的話,則是0.8公分)

    世界專家公認,超過這個數字,至少要密切追蹤;假使又符合其他的犯罪證據(變化與特徵),惡性機率更高,往往需要一些檢查或手術。反之,比這個大小小的,大多數暫時只需要追蹤。

    當然,即使比這個數字大,也有可能是良性;反過來說,大多數0.5公分的結節是良性的,但少部分可能會是原位癌喔!

    那麼,接下來一定會有人問,如果是只有0.5公分的小結節,我們怎麼知道是良性,還是最後會變成惡性腫瘤呢?

    那就要看它的變化囉!

    第二、變化:要知道一顆肺結節的最終結局,一個好方法就是追蹤它。尤其是針對小於一公分的結節,這些傢伙在X光片上往往是隱形的,所以就需要依靠電腦斷層囉!

    一個惡性腫瘤總是會生長擴散,不然就沒甚麼好怕的。無論是直徑變大還是變得越來越實心,都可能是癌細胞增加的徵兆。 


    大多數的追蹤,大概每年一次即可。如果結節比較大(例如0.8公分),或是顯露出一些惡性的特徵,則可能要調整成三個月或六個月先回來檢查。

    但是這樣近的時間重複做斷層,是不是不好呢?

    如果目的是追蹤已知的肺結節,有一個較新的選擇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彰濱秀傳的健檢中心現有的640切電腦斷層,單次輻射劑量已經低到只有0.1毫西弗(mSv),大約是兩三張X光片的劑量

 
    也就是說,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利用這個檢查方式來追蹤,輻射量是不太需要擔心的。
   
    第三、特徵/危險因子。越像是惡性的結節,有它特殊的「面相」,這個就需要專科醫師的經驗去判讀了。基本的原則呢,越渾圓或長型,顏色均一的,比較像良性。

    而形狀像螃蟹一樣有長腳的,顏色斑駁、濃淡不均等等,就比較惡行惡狀,惡性的機會比較高。



    拉丁文的螃蟹,也就是西洋星座巨蟹座的原文,就叫做"cancer"唷!這也就是癌症的英文,是不是能夠想像了呢?

    危險因子的部分,和這位患者本身的年紀、抽菸病史、其他汙染物暴露、家族病史都有關係。這些因子越多,同樣大小的結節也越有可能是惡性!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眼都花了吧。總結一下,如果發現自己有肺結節,最好要知道它的「大小、變化和特徵」,就比較能知道它是不是像惡性腫瘤,就更能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接下來的細節,就由專科醫師跟您說明吧!


沒有留言: